卷十壹 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二十六章 說服李靖
天下梟雄 by 高月
2018-7-2 16:14
李靖的住處在總管府的北面,是壹座占地五畝的官宅,他的妻兒則在京城沒有帶來,由於缺人照顧他生活起居,李靖在幽州也娶了壹房小妾,偌大的官宅內,只住著李靖和他的小妾,以及兩名丫鬟,五六名仆從,顯得空空蕩蕩。
夜幕初降,楊元慶來到了李靖的府宅,早有壹名看門的老仆飛奔進去稟報,片刻,李靖迎了出來。
“我正打算去總管府上呢!”
李靖笑道:“應該是司馬去給總管送行,哪有總管來給司馬辭行的道理?”
楊元慶也笑道:“還有幾件事沒有安排好,心緒不寧,所以就來了,如果世叔壹定要講官場規矩,那就跟我回去。”
楊元慶稱呼世叔,就表示他不是為公事而來,李靖欣然笑道:“既來之,則安之,既然來了,就到我書房喝杯酒。”
李靖最大的愛好就喝酒,從前時運不濟,他借酒澆愁,常常喝得酩酊大醉,因此也得了壹個‘酒藥師’的綽號,雖然他出任幽州司馬,事務繁忙,不再像從前那樣濫飲,但沒事喝壹杯的習慣也改不了。
兩人在書房裏坐下,李靖的小妾魏氏給他們端來幾碟下酒菜,又溫了壹壺酒,李靖給楊元慶倒了壹杯酒,他微微嘆息壹聲,“高麗大敗,讓人喝酒的興致都沒有了。”
楊元慶端起酒杯,凝視著杯中飄散的酒花,淡淡問道:“世叔認為大隋最大的威脅是誰?”
李靖壹怔,他沒有料到楊元慶會問這句話,這個問題他也考慮過,便道:“大家都很清楚,關隴貴族。”
“為何關隴貴族是大隋最大的威脅,世叔知道嗎?”
李靖點點頭,他仰頭望著屋頂,緩緩道:“其實根子還在六鎮兵變上,當初關隴安置了武川鎮的士兵,北魏末年六鎮軍隊再次造反,天下大亂,六鎮軍隊分屬爾朱榮和賀拔嶽,為北朝最大兩股軍閥,永熙三年初,關隴武川軍首領賀拔嶽被謀殺,他的軍隊群龍無首,幾名部將都想做首領,但誰也不服誰,最後達成共識,迎立統萬城將軍宇文泰做主帥,實際宇文泰只是名義上的主帥,武川軍還是分屬六名大將。
宇文泰深知這壹點,他便效仿北魏初年八大夫,冊立了八柱國,他自己任其壹,為全軍統帥,另壹個給北魏宗室元欣,這是虛號,另外六個柱國給了掌軍權的六名將軍,獨孤信、李虎、趙貴、李弼、於謹,侯莫陳崇,六柱國下又各有兩名開府將軍,這就是十二大將軍,楊忠便是其壹,這八柱國和十二名開府將軍就組成了關隴貴族,都是六鎮中的武川鎮軍戶。”
楊元慶默默喝了壹杯酒,歷史自有其淵源,不懂北朝歷史,就不會明白隋唐的延續,關隴貴族的強大,就在於他們壹開始就是和宇文泰平起平坐,本身就是利益妥協的產物,否則,當時宇文泰只有二十九歲,他有何德何能統帥武川軍。
宇文泰的府兵制改革,不過是恢復了北魏建國之初的軍事氏族部落制,所有的士兵都跟隨主人姓,將原本已經漢化的兵戶制度重新胡化。
如果用壹種通俗形象的比喻,這就像壹個後世的世襲董事會,由八個大董事和十二個小董事組成,宇文泰不過是第壹任董事長,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出任第二任董事長,公司空前擴大,董事長當上了周武帝,但就是這個第二任董事長想改變規則,想把氏族府兵制改成君主府兵制,奪取其他董事的兵權,結果董事們集體嘩變,推翻了宇文董事長,推舉出新的董事長,這就是楊堅,公司名也由北周改為隋。
只是楊董事長更有魄力,上任六年後,便解散了董事會,所有的董事都變為高管,雖然董事會不存在,但隋氏公司的資金、人脈依然捏在董事們的手中,而第二任董事長楊廣更狠,想把所有的董事高管全部趕出公司,並把他們的根徹底挖掉。
董事們的根就在軍隊,當年宇文泰的利益妥協,所推行的氏族府兵制,那就是董事們最初投下的資本金,而高麗之戰就是為了徹底消滅這些原始資本,如此,董事們能容忍嗎?
所以楊董事長又被董事們推翻,選舉出李董事長,公司名又由隋改成唐,唐初,李董事長全面恢復了董事們的地位,壹直到幾十年後,壹個女董事長的橫空出世,才再壹次解散了董事會。
中國的歷史,實際上就是壹個各種利益不斷分化、妥協和整合過程,周而復始。
楊元慶嘆了壹口氣道:“世叔有沒有感覺到大隋又在重走北周的老路?”
李靖點了點頭,嘆道:“聖上太性急了,不過這也難怪,聖上子嗣單薄,三個兒子壹死、壹廢、壹幼,孫子都壹樣年幼,他是怕孫子年幼,鎮不住關隴貴族,隋朝最後被關隴貴族們所篡,所以他才急於在自己手中徹底廢掉關隴貴族,但就怕他急於求成,反而欲速則不達。”
楊元慶明白李靖的意思,歷史上朱元璋也是這樣幹的,劉邦也幹過,這本應該是開國皇帝做的事情,現在卻由二世來做,楊元慶給李靖倒了壹杯酒,又問:“世叔以為李叔德此人如何?”
“李淵?”李靖問。
楊元慶笑道:“聖上說他忠厚老實,膽小懦弱,世叔認為呢?”
李靖冷笑壹聲,“此人外表忠厚,實則陰險多詐,表面膽小懦弱,實則野心勃勃,這次遼東之戰,逃亡之軍眾多,他暗中收攏了不少精壯之士,妳不知道吧!”
楊元慶不解,便問道:“幽州城大門關了兩個多月,他未曾出城壹步,如何收攏精壯?”
“李建成呢?妳看見過他嗎?”
楊元慶想了想,確實是壹直沒有看見李建成,難道是建成所為?他看了壹眼李靖,“世叔怎麽會知道?”
李靖道:“我兄長之子也在逃亡之列,他和右勛衛長孫德順以及右勛侍劉弘基壹起逃出遼東,結果在北平郡遇到了李建成,他們便跟李建成壹起走了,在路上發現李建成招募了五百精壯,李建成說這是涿郡招募來種田之民,後來我侄子借故離開李建成,把這件事告訴了我,我去查了涿郡官府的帳冊,這五百精壯根本就沒有記錄,我便知道,這其實是李淵暗中招募。”
楊元慶這才明白,原來李淵已經有所行動了,他沈吟壹下道:“荊襄羊,元日生,走西域,要稱王,世叔還記得這條讖語嗎?”
“當時鬧得沸沸揚揚,都說是元氏所為。”
李靖忽然壹驚,瞪大眼睛望著楊元慶,“妳的意思是說,這其實是李淵所為?”
楊元慶點點頭,“說元氏所為,只是因為當時需要對付元氏,實際上我很清楚,這其實是李淵所為,想要挑起我和元家的鬥爭。”
李靖半晌不語,最後嘆道:“昨天,李淵來找我,希望我能做他次子世民之師,其實那孩子我見過,確實很不錯,能成大才,可我就是覺得李淵是另有所謀,所以我才沒有答應。”
“世叔說得不錯,李淵野心勃勃,他是借兒子求師之名,把世叔招為他用,剛才他也找過我了,希望我能說服世叔。”
“妳希望我去嗎?”李靖凝視著楊元慶。
楊元慶搖了搖頭,“我來就是勸世叔不要答應,現在大隋局勢不明,世叔過早把自己綁在某個勢力上,絕非明智之舉。”
“我也是這樣考慮,才沒有答應。”
“我是希望世叔跟著我,我把世叔帶到幽州來,也就是這個目的。”
李靖楞住了,他驚訝地望著楊元慶,“莫非賢侄也……”
楊元慶苦笑壹聲,“狡兔尚有三窟,何況於人,假如隋失其鹿,天下大亂,我楊元慶又該何去何從,難道我不該考慮嗎?”
李靖默默點頭,他能理解楊元慶的後路,他註視著楊元慶道:“我李靖壹生中所受最大的恩惠,就是來自於妳祖父,假如真像妳所說,有隋失其鹿的那壹天,我會助妳壹臂之力,也算是我對妳祖父的交代。”
……
李靖修了壹封信,命家仆送去太守府,信中婉拒了李淵想讓李世民拜李靖為師的要求,‘雖有楊總管再三勸說,但靖生性疏懶,恐會誤令郎前程,幽州名盛之地,士族名門層出,三步之內,必有高才,何不另投名師,以博前程……’
楊元慶則回了自己的府邸,現在已經九月底,涼風習習,空氣中再無熱燥之氣,疫病也漸漸平息,想著明天要回京,楊元慶心中也開始思念妻兒。
他快步走進府邸,卻迎面見壹名丫鬟慌慌張張跑來,“老爺,阿蓮姑娘生病了。”
楊元慶壹驚,明天就要走了,怎麽這個時候生病,他快步走回自己寢房,只見在壹樓的水房裏,阿蓮不停地彎腰幹嘔。
“怎麽回事?哪裏不舒服?”
“我不知道,就想吐,可什麽都吐不出來。”
楊元慶忽然想到了什麽,手摸向她的小腹,難道會是……
半個時辰後,壹名老醫生開出了診斷:‘喜脈!’